查看原文
其他

陈茂君|​平民美食豆花饭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七

南湖雅集 2020-08-31

平民美食豆花饭 

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七

 

陈茂君

  

我国“豆腐之法,始于汉淮南王刘安”。但四川地区豆腐出现得较晚,宋代时已经普遍,只是叫法不一样,不叫豆腐,叫“黎祁”。(不知道是不是“离奇”“来齐”的另一种写法?)到民国时期,渠县人仍然叫豆腐为“干湿黎祁”。(《渠县志》卷五《礼俗》,民国二十一年排印本)近代,四川又把豆腐叫成“灰猫儿”,自贡把豆腐乳叫成“红灰猫儿”,不知为什么。
 
 
川菜中豆腐菜肴丰富
 
 
“戊戌变法六君子”之一的刘光第是四川富顺县赵化镇人,幼时家贫。他有首诗写到:“一赋先松菊,三餐止豆花。清贫儒事者,忠孝可肥家。”可见,清末时,川南富顺县乡镇上贫家吃豆花已成普遍。  
 
清中叶以来,四川豆花、白肉、白饭“三白”式平民大众餐模式形成,清后期的《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》中就搜集有豆腐菜50种,《四季菜谱摘录》中记有豆腐菜14种;清末的《成都通览》中记有豆腐菜近20种。
 
1960年由商业部饮食服务公司管理局组织编写的《中国名菜谱》第七辑(四川名菜点)、1961年由成都市饮食公司编辑内部出版的五辑《四川菜谱》和1960年重庆饮食服务公司编写的《重庆名菜谱》,基本搜集了成熟川菜的代表菜,其中豆腐菜肴的代表菜有:豆渣猪头、口袋豆腐、豆腐鲫鱼、锅贴豆腐、浑浆豆花、豆渣鸭子、陈麻婆豆腐、金钱豆腐、碎米豆腐、鸳鸯豆腐淖、白果豆腐、菱角豆腐、蜂窝豆腐、格花豆腐、(重庆)南岸高豆花等15种(重复的没加算)。  
 

△  麻婆豆腐


到2009年李新主编的《川菜烹饪事典》出版时,“名菜名点”中收入了麻婆豆腐、百花豆腐、口袋豆腐、白油豆腐、家常豆腐、一品豆腐、绣球豆腐、黄焖豆腐、东坡豆腐、河水豆花、浑浆豆花、翼王豆花、翠绿豆花、鲜肉豆花等43道豆制品菜肴。
 
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,随着旅游的发展,政府着力打造,四川出现了以四大豆腐宴为代表的豆腐菜肴的空前繁荣,它们是剑阁县的剑门豆腐宴、蓬安县的河舒豆腐宴、乐山市的西坝豆腐宴、宜宾高县的沙河豆腐宴。
 
剑门有200余家以主营豆腐为特色的餐馆,规模豆腐店38家,在全国各地开有500多家“剑门关豆腐店”,可以烹饪百多种豆腐菜肴。2003年,剑门“天地豆腐王”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。2005年,剑门豆腐宴被评为“四川名宴”。2006年,剑门豆腐获“四川老字号”称号。2011年,剑门豆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。

乐山西坝豆腐,明代万历《嘉定州志》中就有具体记载。西坝豆腐作为菜品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到目前,形成了烧、炸、熘、蒸、拌六大系列100多种豆腐菜肴。2009年,西坝豆腐宴被评为“四川名宴”;同年,西坝豆腐菜肴制作技艺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△  乐山西坝豆腐 

南充市蓬安县河舒镇豆腐,清咸丰年间名气就较大了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在政府的支持下,先后出现了一批豆腐名店,能烹饪几十种豆腐菜肴。2013年,河舒豆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称号。
 
宜宾市高县沙河镇豆腐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在政府的支持下,沙河镇出现了数十家经营豆腐为特色的餐馆,沙河豆腐坚持传统风味制作,能制作200多种豆腐菜。2016年,沙河豆腐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。2017年4月15日,沙河豆腐以224道豆腐菜肴打破大世界吉尼斯记录,获“大世界吉尼斯之最(豆腐菜肴)”称号,享有“豆腐之乡”美誉。
 
 
独特的豆花饭
 
 
历史上,四川地区豆腐的制作花样繁多,有人说有“六变”,有人说是“八变”,即:豆浆、豆花、豆腐脑、豆腐、豆腐干、毛豆腐、豆腐乳、豆渣。
 
何为豆花?“浸豆磨浆,岩盐点之成乳,曰豆花;用粗布裹作方块,曰豆腐,黄煎白煮,色味俱胜,晨夕以佐饔食,比户皆然。”(民国《雅安县志》卷四《服食》,民国十七年石印本)也说民国时期,民间吃豆花已成为普遍。
 
所谓“豆花店”,就是“以出售豆花为主,兼卖酒、菜、饭的店子。常以豆花为佐饭者唯有四川,因此,四川城乡多有经营豆花的店子。”(李新主编《川菜烹饪事典》,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)民国时期,随着城市中低阶层流动人口的增加,特别是以经营豆花为特色的饭店,平民化越来越明显,重庆的“豆花便饭,通常价目,饭每客六分至七分,豆花四分,白肉及蒸菜炖菜等一角八分至二角五分。卖炒菜者较贵。”(唐幼峰《重庆旅游指南》,重庆书店1933年出版,第89页)这种只有四川才有的“豆花饭”,应该是餐馆里最便宜的吃法了。

△  豆花饭 
 
民国时期的成都,荣盛饭店的豆花、陈兴泰的豆花饭、李钰兴的豆花饭、竹林小餐的豆花饭、广东经济饭店的豆花饭、邱佛子的红油辣子豆花,已是非常有名。(胡天《成都导游》,开明书店1938年出版;周芷颖《新成都》,复兴书局1943年出版)成都豆花的花色品种已经有干豆花、口蘑豆花、火锅豆花、(谭豆花)酸汤豆花素面。还有豆花、凉粉和在一起的吃法。《锦城竹枝词》里有首词曰:“豆花凉粉妙调和,日日担从市上过。生小女儿偏嗜辣,红油满碗不嫌多。”就描写了这种吃法。
 
民国时期的重庆,石磨豆花、抗战纪功碑的高豆花、黄家坡豆花、储奇门白豆花、北碚豆花等已是知名品牌。(重庆地方志办公室《重庆市志》第二卷,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,第158页)三十年代外地人到重庆,往往将豆花当成小吃食用,说豆花“不独味甜气香,而且滋养身体。”(葛绥成《四川之行》,中华书局1934年出版,第8页)那时,重庆已有鱼香豆腐、鲫鱼豆腐、鳅鱼豆腐流行。

自贡市作为民国时期的省辖市、重要经济城市,报纸上已有自流井“味精豆花”的广告,富顺豆花已出名。特别是1943年刘锡禄在县城东门口的豆花店,影响至今。荣县的浑浆豆花也有一定影响。

 
其他地市,如绵阳知名饭店菜羹香的“过江豆花”,称为一绝。广汉的连山余豆花,德阳的欧豆花、文豆花,温江豆花,乐山西坝豆花,合江豆花,雅安乐康餐馆的浑浆豆花、口蘑豆花,三台胡松廷豆花,涪陵点易洞的浑浆豆花,都已经很有名气了。
 
所谓豆花饭,就是以豆花佐饭,唯此而已。豆花饭乃“三件套”,豆花、蘸水和米饭。比较起来,豆花要卤水点的,卤水点的豆花最能去腥增香。蘸水要“麻辣鲜香甘”复合味的,这才符合川人“好辛香”“尚滋味”的味觉审美标准。饭要沥米甑子饭,沥米饭散酥,才与素雅的豆花相配。“三件”中,制作豆花蘸水最考手艺。比如富顺豆花蘸水,辣椒要用油酥糍粑海椒,舂糍粑海椒时,要加进芝麻、炒花生米、南瓜仁增香,酱油要用加了二十余种植物香料熬制过的,上桌时,还要加进四川特有的鱼香丝、碎米香葱拌和。富顺豆花属省级非遗名录、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。民间,还有在豆花蘸水中加入捣烂的宜宾芽菜、腌大头菜的,吃起来多了一些味道;还有将卤牛肉捣烂加入蘸水中,做出“荤豆花蘸水”的。
 
民国时期,重庆“豆花便饭,通常价目,饭每客六分至七分,豆花四分”。而今自贡地区的豆花饭也就一客八九元,一碗豆花、一碟蘸水,米饭随意添加,廉价实惠。也有另外加钱,买二两烧酒,用豆花下酒的。
 
“国家人文历史”公众号2019年5月16日上,有作者“最爱君”的《鲁迅半年买四合院,徐志摩天价租别墅:民国房地产有哪些怪现象?》,里面说,1919年,鲁迅任职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,加上在其他学校的兼职和写作,月收入大约是500块大洋。在当时,一块大洋大约可以买到28斤优质面粉,500块大约可以买到14000斤优质面粉。假如按照如今一斤面粉3元计算,则鲁迅当时的月收入相当于现在42000元。换算过来,比值是84倍。也就是说,民国三十年代重庆的豆花饭每客一角钱,也就相当于而今9元钱左右,可见,而今自贡豆花饭的价格,其实与八九十年前重庆豆花饭的价格差不多。

“煎二面黄”及其他
 
当然,豆花饭吃得舒服,但毕竟有些寡淡,这时,我就会想起其他的豆腐菜肴来。
 

△  二面黄 

首先,想到的是“煎二面黄”,将豆腐切成筷子厚的四方块,中火小油慢煎,豆腐两边都要煎得金黄。二刀肉片(没有肉片就加熟猪油)用豆瓣酱炒香,下二面黄、蒜苗,加高汤焖,自然收汁,勾芡,汁浓亮油时起锅,不是回锅肉胜似回锅肉,佐酒拌饭皆宜。如果头顿吃了回锅肉,将剩下的残汁,加煸香的豆瓣酱、蒜苗、高汤,用来焖煎好了的二面黄,简直就是真正的回锅肉了。《清稗类钞》中说,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程立万家有煎豆腐,名“两面黄干”,不知是不是后来我们四川的“煎二面黄”?
 
其次,我想到的是麻婆豆腐。本来麻婆豆腐更有名气,但做起来考手艺,所以只好把它作为“其次”了。将牛肉去筋剁成细粒,锅内菜油烧至六成热时,下牛肉粒煵酥;下盐、剁细的豆瓣、剁细的豆豉、辣椒粉,再炒数下;掺高汤,下豆腐块,中火烧几分钟,再下蒜苗节、酱油等烧片刻,勾浓芡收汁,汁浓亮油时盛碗内,上撒花椒粉即成。这时的麻婆豆腐,色泽红亮,亮汁亮油,麻辣味厚,细嫩鲜香,最是送饭。
 
再次,我想到的就是豆腐干配炒花生米,就是普通豆腐干,带壳的炒花生那种。撕成指头般大小的一块豆腐干,和着一粒花生米放进嘴里,慢慢咀嚼,就有一种吃火腿的味道。

△  豆腐干配炒花生米

 
公私合营前,父亲在小镇开有一间杂货铺,临街一架曲尺柜,店堂靠墙壁摆有两张八仙桌,配有条凳。小镇中午散场或下午五六点,就有散场的农人或下班的职员,或独自一人或三五一伙,来八仙桌前坐了,一人(十六进制老秤)二两高粱酒,加一块豆腐干一两炒花生,打“话平伙”,慢慢呷,非常惬意的样子,然后踱出店门,心满意足地回家。
 
小镇上住着个“贺街长”,是富顺县城什么街的“街长”。后来我查过“街长”这个职务,没有。贺街长应该是城关镇政府里的公务员,分管某两三个居委会,而一般一条街就是一个居委会建制,如东街,全称是东湖街村居委会,所以就尊他为“街长”。贺街长下班从东门口乘渡船回小镇,有时,就会在父亲的小店坐一会。二两高粱酒、一块豆腐干、一两炒花生,一边指头般大小的一块豆腐干,和着一粒花生米放进嘴里咀嚼,佐一口烧酒,一边同父亲摆龙门阵。如果我馋馋地看着他,他就会将指头般大小的一块豆腐干,和着一粒花生米递给我,教我同时放进嘴里,问我:是不是像吃火腿一样?我屁小孩哪里知道,但吃人嘴软,自然不停地点头称是。长大后细品,还果真如此。
 
我还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,餐饮店流行的荤豆花来。荤豆花有两种吃法,一种是半汤菜、一种是火锅。
 
一大盆砂锅,按盆计价,黄花、耳子、玉兰片、香菇、干贝、鱿鱼、金钩、淡菜、熟猪舌、熟猪心、熟猪肚、猪肉丸子、熟鸡片、老腊肉片、白猪肉片、黄豆芽等,用高汤烧沸熬煮,加进一大碗豆花,再熬半小时,上桌。一人一碟豆花蘸水,将豆花舀进各自碗里,蘸了蘸水吃,就比豆花饭的豆花味道鲜香浓郁复合得多了。

 △  荤豆花

还有一种就是火锅吃法,一客多少钱。也是上面那些食材,下面中火烧着,一人一碟豆花蘸水,将豆花舀进各自碗里,蘸了蘸水吃,只是豆花吃完了可以随便添加,不另加费,加蘸碟则要加收费。
 
遗憾的是,而今在自贡餐馆除了豆花饭外,偶尔还能吃到“煎二面黄”,“煎二面黄”正规叫法应是“家常豆腐”,餐馆里叫成“熊掌豆腐”,筵席上还能吃到“口袋豆腐”外,其他的就基本吃不到了。  
 
有史家考证,“熊掌豆腐”这名儿,最早记载于清末西安人薛宝辰的《素食说略》:“一切四方块,入油锅炸透,搭黄起锅,名熊掌豆腐。”

 

 


主要参考资料: 

1、《中国川菜史》,蓝勇著,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9月出版; 

2、百度•百科。


   作者新书介绍

《食话实说》以最常见的自贡盐帮菜食材为题,将民间美食的典故、传说及烹饪技艺娓娓道来,家乡的美食便在字里行间活色生香起来,每一篇都具有知识性、趣味性、可读性。



相关阅读

桐子粑鱼鳅粑鸡婆头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一

番茄红彤彤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二

假鱼海椒激胡豆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三

豇豆长茄子短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四

何言苦瓜苦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五

焖锅饭牙牙饭沥米饭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六

徐伯春 把自贡酸菜鱼做到极致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七

“红苕一对,富胜千箱”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八

桥头红茅烧“赤而劲甚” 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九

陈茂君|“桥头三嫩”的“嫩”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

陈茂君|吃“年饭”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一

陈茂君|野蔬侧耳根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二

陈茂君|又见椿芽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三

陈茂君|自贡市申报“中国盐帮菜之乡”始末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四

陈茂君|油菜花开满地黄  菜油入锅百肴香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五

陈茂君|十天的家常菜谱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六


 ◆  《财富》发布全球最伟大25名抗疫领袖,中国三人上榜 ◆  中国大使警告澳洲:再查新冠来源「将遭中国消费者抵制」 ◆  孤儿之谜:“无一例” vs “400名”,数据打架了  ◆  很可爱的40张照片  ◆  疫情下的旧金山,我走过空旷的美国街头  ◆  美国新奥尔良街头的施洗约翰在呼喊:你们不悔改就要灭亡! 
顺手放入朋友圈,没准您朋友就需要!

【版权声明】图文及视听资料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为传播而发,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,会第一时间处理,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。
你若喜欢,请点在看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